随着ChatGPT风靡全球,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和最重要的商业化路径,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拐点已成为普遍共识。谁能抓住先机,抢跑这条万亿级别的超级赛道,也备受市场关注。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作为全球首家5G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闼”)推出了首个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多模态认知大模型RobotGPT。而随着RobotGPT的面世,达闼的消费级机器人商用之梦也将在真正意义上照进现实。
“机器人是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人类有了PC,有了智能手机,下一个最重要的计算设备就是机器人。”达闼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同时透露,达闼的消费级机器人有望率先在2025年实现商业化。
(资料图片)
“达闼最终期望实现的目标是为每个家庭提供云端机器人服务。”黄晓庆道。
云端大脑变革
欲定义消费级机器人
走进千家万户的机器人应该是怎样的?在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的达闼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人形双足,拥有云端大脑,并通过RobotGPT生成“灵魂”。黄晓庆也坚信这将是通往未来的标准答案。
如果说人形双足被视作人类对机器人共同的终极梦想,那么云端大脑则来自达闼独创性的思路。
黄晓庆表示,把机器人的“大脑”与身体分离放在云端,负责最核心的数据处理和智能运算,机器人身体放在服务场所,负责感知和服务,能够突破传统机器人的性能极限,为人类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服务。并且通过分布式部署,将更复杂的计算能力放到云端,基于 5G 网络技术发展,“云-网-端”结构可以实现机器人本体成本大规模的下降,达成“通信能力换算力”的目标。
“基于‘云-网-端’架构的智能机器人,会是整个产业未来的必然方向。”他认为。
2022年,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达闼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也即目前唯一一个“云端机器人”相关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这也代表了相关部委层面对云端机器人及多模态人工智能的云端大脑操作系统的认可。
在黄晓庆看来,近期推出的RobotGPT将进一步夯实这一机器人发展方向。
据了解,RobotGPT是为实现机器人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多模态行为而提供的交互生成型 AI(Generative AI)模型。它以多模态 Transformer 为基础,在海睿数字孪生世界(海睿为达闼搭建的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中进行机器人行为训练,让机器人拥有更强大的自主认知、智能决策和行为表现,同时它能基于人工反馈的强化学习不断进行提示学习并快速智能跃进,使得接入云端大脑的机器人除了可以像人一样对话交流,还可以像人一样工作,如迎宾接待、导览引领、物品递送、自动巡逻、互动交流、陪护照看、人机协作等,甚至艺术创作。
“在RobotGPT的支持下,云端机器人将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通过数据训练可实现更接近拟人化的机器人产品,从而有望颠覆和促进行业发展。”黄晓庆谈道。
达闼的底气何来?
无疑,多年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是这家机器人头部企业给行业带来变革,乃至想要成为未来消费级机器人定义者的最大底气之一。据悉,截至 2022 年底,达闼已拥有超1600多项专利申请,在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
譬如,达闼的海睿云端机器人操作系统是目前全球首个面向机器人的操作系统,通过云-网-端分布式计算协同以及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工增强等技术,让每一台机器人都能获得强大的“云端大脑”,实现丰富应用。
同时,达闼研发的集通信、计算、传感于一体的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 SCA,体积只有传统伺服器系统1/10,可以使机器人的身体运动更加灵活、可靠,适应更多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机器人开发者和运营商,达闼早已开始对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究,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多模态感知、认知推理和智能决策等领域有多年的积累。
“ 达闼的 RobotGPT是将多年的技术积累与 GPT这种AI大模型的有机融合 。”黄晓庆表示,“我们利用机器人AI、GPT、数字孪生、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先进的技术,以RobotGPT作为我们‘云端大脑’的核心构建模块,构建多模态AI平台。”
在坚持研发创新的同时,基于PC和智能手机的历史经验,达闼还对机器人的标准化进行了前瞻考虑。达闼的智能柔性关节SCA从一开始就突破了机器人硬件在标准化、集成化及产业化方面的局限。目前,达闼的智能化柔性关节SCA已实现整机组装生产,这种规模化的生产有效降低了成本,为未来的消费级机器人商用铺平了道路。
作为行业头部企业,多年来达闼也非常注重机器人产业生态链的培养。同样是智能柔性关节SCA,目前已有数百家医疗企业、科研机构和机器人厂商使用达闼的标准化模块。
“通过建立产业生态链,可以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产业生态链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黄晓庆谈道。
达闼抢跑的背后:万亿级市场有望爆发
目前,作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头部企业,达闼已筑起较高的竞争壁垒,加上此次再度推出的机器人制造领域首个多模态认知大模型RobotGPT,公司有望进一步强化领先身位。而达闼不断抢跑的背后,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也正加速而来。
据麦肯锡报告,到2030年,全球约有4亿个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按20%渗透率和15-20万人形机器人单价来测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可达到12万亿元—16万亿元。
“今年光是美国就出了大约5家做人形双足机器人的公司,你能想象吗?美国这个国家本来不做硬件了,连投硬件的VC也早不投了。”黄晓庆感叹道。
在中国,为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今年1月发布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器人赛道也已成为资金竞逐之地。据统计,2023 年服务机器人行业融资金额已达数十亿元。
“中国很多科技领域的企业,包括机器人在内,其实已经在与世界级科技巨头同台竞争。投资人在这个赛道中看得不仅仅是技术,也需要有开创性思维和市场应用、商业化程度高的企业。”黄晓庆道。
作为头部企业,达闼一直颇受投资人青睐。据悉,目前达闼C轮融资进展顺利,由广州知识城集团和上海国资联合领投,已确认的其他投资方也均为国资平台,目前已完成交割的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此前公司完成的约15亿元B+轮融资,由上海城投旗下诚鼎基金和上海国盛旗下国盛资本及珠海国资联合领投。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技术研发以及产能扩充、升级。在持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为各种服务场景开发不同的云端机器人,持续投入新产品研发并保持在市场上技术领先地位。我们期待在未来与融资方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回报。”黄晓庆表示。
更大的想象空间也已打开。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代表,与世界科技巨头同台竞技,抢占万亿级赛道制高点,达闼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