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天能吃一斤米饭,司马懿却断定他活不长了,是什么原因?
2023-02-11 10:50:24    赵雨月

诸葛亮一天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却断定他活不长了,原因很简单,司马懿自己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但诸葛亮吃得少,并不是司马懿判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的主要原因。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以实现先主遗愿为己任,誓要“克复中原,兴复汉室”。从228年到234年,诸葛亮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内,连续发动了五次北伐。

他在第五次北伐时,屯兵五丈原,原本打算就地屯田,解决粮食问题,与司马懿打一场持久战,却因操劳过度病倒。最终,诸葛亮带着无尽的遗憾,病逝五丈原。


【资料图】

而这一切,均在司马懿的意料之中。

司马懿知道自己在战术上与诸葛亮对决,不占优势。所以,他拒有地利之便,凭借渭水之险与诸葛亮对峙。同时,蜀军运粮不便,而魏军却军粮无忧,适合坚守。

司马懿就是横下了一条心,决不出战,直到耗退诸葛亮为止。

诸葛亮自然也非常明了,久耗无益,不断派人到司马懿营前挑战,甚至给司马懿送去了妇人衣装,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不但不上当,还跟魏明帝曹叡演了一出双簧,“千里请战”。明帝自然明了,专门派使者辛毗持节制止魏军出战。君明臣能,这才是好团队。

到这里,其实诸葛亮必死无疑的端倪已经开始显现了。诸葛亮和司马懿相较,实力相当,甚至略胜一筹,但后主刘禅相比魏明帝曹叡,明显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诸葛亮此次出征,孙权也率军十万进攻曹魏,但被魏明帝御驾亲征击败。孙权战败,带给了诸葛亮巨大的压力。刘禅的无能,进一步帮了曹魏,迫使诸葛亮不但要关心前线军务,还要时刻留心蜀汉内政。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诸葛亮缺少坚强后盾,被累死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诸葛亮为了速战速决,派使者去司马懿营中挑战。司马懿见了使者并不询问军务事宜,而是问诸葛亮的个人情况。司马懿明显就是想耗死诸葛亮,实际上他也得手了。

使者对司马懿说:“诸葛公夙兴夜,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九升。”

司马懿了解之后,就告诉身边的人:“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食少事烦”,这就是司马懿判断出诸葛亮必死的原因。

这种情况,哪怕拿到现代也是“过劳死”的节奏。

天天晚睡早起,睡眠不足;工作事务繁多,无论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处理,心情不免烦躁;还没有一个安稳的家,可以用来减压(诸葛亮的刘禅不让人省心呀);再加上谨小慎微的性格(诸葛亮的特点),自然是寝不能寐,而食无味了。

出现了这种状况,不要说司马懿了,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能判断出来,此人命不久矣。至于吃饭多少,此时,还真不是关键了。比照现代很多过劳死的人,吃饭并不少呀,而且营养更丰富,补充的能量肯定是够的。“过劳死”的主要原因,还是心情压抑,过于劳累,身体透支造成的。

至于诸葛亮的饭量多少,史书上记载也不一致,《魏氏春秋》说是“数升”,《晋书》说是“三四升”,而《资治通鉴》中又说是“九升”。

东汉一升大概是现代的200毫升,生米和熟米的体积比大概是1比3,重量比大约也是1比3。东汉4升熟米,800毫升除以3,大概是260毫升生米。1公升大米重800克,诸葛亮一天差不多仅仅补充200多克生米的热量。200克乘以3,大概是600多克米饭,也就是一斤多米饭吧。100克生米大概340大卡的热量,诸葛亮一天也就补充800大卡左右的热量,这仅是一个成年人日常所耗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明显远远不够。如果是九升米饭米,那诸葛亮补充的能量,还算正常。

这是我们用科学方法分析出来的结果,司马懿可不知道这些。但是,司马懿凭借经验知道“食少事烦”,就足以算出诸葛亮短命了。

关键词: 食少事烦 主要原因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