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因为感觉群友所说的同一个词可能是指不同的意思,所以这里说一下我的理解。1.意识:广义的意识是指基于肉体的精神习得和精神活动的总和。工厂中的一台控制器,控制着所有其他机器的运行,但其本身也是一台机器,需要一个人(灵魂)来操纵。这台机器是大脑,而意识是在这台机器中的软件。肉体的总和(生物体:指生物生命存在形式)直接地被意识控制,但意识无法根本地操纵。事实上,意识并不存在,它是大脑捏造出的一个神灵,一个虚幻而被认为是真实的东西,大脑错误的认为这意识就是他和他所有的智能,而事实上这意识是灵魂与大脑接触所对大脑产生的“外在(对肉体而言,不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是灵魂在肉体上的投影。控制器中的软件本质上是以物理形式存在的,其包含的信息是机器的一部分,实际上控制器对软件的所有权只有这么多。那些真正让机器以为软件是依赖但又独立于物理世界存在的(比如认为文件夹在电脑桌面上,而不是在机箱里),是灵魂对大脑的控制。灵魂对大脑先施加一些影响,比如储存数据,正如下载软件。随后再输入指令,使软件运行起来,即精神活动。前一种我称为精神习得,是指在灵魂控制下大脑中加入的可能且能够与灵魂直接互动的数据,比如脑记忆(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对某知识技术的掌握,等等。(对自我的判别是生物体本身就有的,并且始终存在,难以判断是否属于该范畴;对某观点的认同和想法可能属于该范畴。)这些只存在于肉体层面,是脑中的数据。而精神活动是指灵魂对精神习得的影响过程,对大脑而言就是当灵魂添加、处理精神习得时大脑的瞬时感受及事后记录(是记录中的内容所指的一件抽象事件,是一个概念,不是记录在脑中的数据实体,因为这是精神习得)。也就是说,精神活动是一个过程。精神习得和精神活动的总和称为意识。这里要说明的是,精神习得不必是灵魂本身载入的,比如工厂中某机器的反馈数据,对控制器而言也是精神习得,只是同时控制控制器的人也在控制这机器罢了。狭义的意识仅指精神活动在瞬时的存在,即当下的精神。“精神”在专以生物体为主体时与意识是同一意义,不过有时似乎更偏重于指脱离肉体存在的形式,即精神活动。2.灵魂:狭义的灵魂是六道体系中的一种存在形式。灵魂生命是指该灵魂的存在,因此“死亡”要严格区分指的是生物体的死亡(肉体死亡,意识同时也不存在了),还是灵魂死亡(灵魂不复存在,或脱离正常存在的形式,且不能参与轮回,比如某观点对于进入地狱道的看法)。广义的灵魂,即一般所说的灵魂,是指这一存在形式及其积累的记忆的总和。在此处,狭义的灵魂即灵魂存在形式,可称为灵魂本体,或本体灵魂。记忆使灵魂拥有对自我的了解和认同,形成该灵魂的人格,因此灵魂拥有记忆的总和可称为人格灵魂。而其已形成的人格,包括对自我的认同,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等等依靠记忆而在灵魂本体注入的内在状态和秉赋,可称为灵魂精神(要与专以生物生命存在形式为主体的生物的精神区分)。本体灵魂加上其人格灵魂构成灵魂。正如我之前的分析【对The Lake的想法(原稿)】中说明的,记忆对灵魂本体十分重要,如果灵魂无法留储记忆,那就是一个类似低级本能生物的存在;如果一个灵魂不再能添加记忆,它就保持在最后一瞬记忆时的状态和目的,除了灵魂的本能外(如果灵魂这种存在也是有所谓本能的话),它还被记忆驱使着,有极其顽固(坚定)的目的性或意图,或者说执念。这是因为其保持着截至记忆最后一瞬的灵魂精神。对于灵魂,其本体决定其六道状态,而人格灵魂决定其在此时该道中所表现的一切(简单地说,就是决定其人格)。当灵魂寄附于一个生物体时(以人为例),肉体,或者说大脑,对灵魂的认识和其对意识的理解是近似的(但意识还包括身体向大脑传输的反馈数据等)。灵魂通过使用肉体的机能以源源不断产生新的记忆,以维持自己人格上的,或说理智上的延续。而在此过程中,脑记忆多是些短期记忆。我认为,当灵魂脱离肉体,无法再延续记忆,因此进入前述的执念状况。本体可能限制记忆,而记忆可能影响本体,即六道状态可能与记忆互相影响。
3.记忆:广义上的记忆是指某存在形式对客观事实中其接触部分的主观记录。这包括灵魂留储的记忆、生物体脑记忆等。狭义上,记忆是指灵魂留储的记忆。由于灵魂通过生物体延续记忆的持续记录,因此灵魂留储的记忆是经过生物体的精神处理的,包括外界记录中经大脑有效处理后选择的部分和精神活动对大脑直接影响的记录。因此,当大脑与灵魂的对接处于特殊状态,该灵魂控制的这部分精神会将这部分精神所处的特殊状态信息传输至灵魂,因此会在灵魂留储的记忆中反映出来,黑白方块可能是记忆的物质化的存在形式,也可能是储存记忆的“容器”。
另:
1.最近我看到一种说法,当大脑处于某种状态,比如深睡时,大脑会与灵魂自动“断连”,即意识中断。此时精神更易受到攻击。
2.人格分裂症患者体内有多个灵魂,这些灵魂会相互切换。不同的灵魂不会共享记忆。